国内快递行业“内忧外患” 并购扩张非解决良策
国内快递行业“内忧外患” 并购扩张非解决良策
·
《2013-2017年中国快递行业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研究显示:纵观近几年国内快递行业的发展,一方面,粗放式的发展导致行业内部问题层出不穷,丢件、拒赔、“暴力”服务等,行业整体形象受损;另一方面,外资快递巨头凭借其优势,快速进入国内市场,与国内企业正面交锋。
2011年6月,国家邮政局审议通过《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》。其中对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、模式、发展重点等方面做了相关的规定,拉开了我国快递行业兼并整合的序幕。
《2013-2017年中国快递行业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》研究显示:纵观近几年国内快递行业的发展,一方面,粗放式的发展导致行业内部问题层出不穷,丢件、拒赔、“暴力”服务等,行业整体形象受损;另一方面,外资快递巨头凭借其优势,快速进入国内市场,与国内企业正面交锋。面对如此局面,通过并购扩张的方式能否有效解决国内快递行业的困境,能否快速提高竞争力抵御外资入侵,是整个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“内忧”——快递行业内部问题制约发展
国内电子商务市场的火爆,推动了快递行业的发展。由于大多数电子商务企业都没有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,第三方快递企业成为了不二选择。因此,粗放式经营的快递企业,在管理方式、运营模式还不成熟的情况下,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。同时也导致了行业问题的频发。
第一、监守自盗,已成行业潜规则
据统计,自2010年以来,北京市东城检察院共起诉快递、物流领域犯罪案件16件19人,其中盗窃罪所占比例居多,这其中包括快递、物流公司员工“监守自盗”。如长沙快递员陈某私拆包裹盗窃物品,10个月出手8次且屡屡得手,从最初偷盗月饼、香烟,到手机、乃至价值25万元的钻戒等。
一名在快递行业工作多年的员工透露,快递员拆包取件并不少见,每天公司把快递件分发到员工手上,有些快递员看到破损包装里有东西,只要是看得上的,就会随便拿一些。至于上门收来的快递件,因为知道里面是什么,有的快递员也会拿一点走,比如茶叶、水果、月饼等。
第二、快递不快,恶疾难改
快递服务的核心就在于一个“快”字,然而国内快递行业却走上了截然相反的方向,快递服务被全国消协列为去年消费投诉6类热点之一。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,2012年,我国快递行业共接受消费者投诉13.74万个,占邮政业的98.33%。其中,快递延误占邮政业投诉量的45.95%。
“快递公司送货,要么提早送到,要么迟好多天送到,很不准时,这样我就没办法有计划地安排时间接收快递。快递公司的具体送货时间,往往也很随意,很少考虑顾客是否方便接收,只根据他们自己的时间来安排”,这是许多消费者反映的普遍问题。
第三、无视法律,公然兜售个人信息
当消费者正在得意于购买到合意的商品时,有没有想到你的个人信息已经在被一些不法机构利用,如保险、推销。日前,有市民向南方日报报料称,在委托快递公司收发货物后发现,包括个人姓名、联系方式、家庭住址等信息遭泄露。经记者调查发现,一些快递从业人员无视法律,公然在网上兜售客户信息,以谋求获利。不少网站竟然明码标价,1单2元至4元,精确至收货人和发货人姓名、手机号、住所等。
第四、丢件、毁损拒赔,转嫁风险
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,2012年,全国快递丢失投诉量达到21994件,较上年同比增长151.33%,占快递投诉总量的16.01%;快件毁损投诉量达到8274件,较上年同比增长118.89%,占快递投诉总量的6.02%。然而,如此高的丢失、毁损率,消费者能够得到的赔偿微乎其微,甚至得不到任何赔偿。
然而,我国2013年3月1日起施行的《快递市场管理办法》明确规定:“在快递服务过程中,快件(邮件)发生延误、丢失、损毁和内件不符的,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按照与用户的约定,依法予以赔偿。企业与用户之间未对赔偿事项进行约定的,对于购买保价的快件(邮件),应当按照保价金额赔偿”。
其实,在国内快递行业,丢件、毁损拒赔已成行业潜规则,只是各家公司程度有别。一方面,由于大部分消费者缺乏法律意识,对于丢件毁损的赔偿程序不了解,哑巴吃黄连,有口难说;另一方面,即使熟悉法律的消费者要求赔偿,快递公司或者故意拖延时间,或者要求消费者拿出根本就办不到的证明,导致拿不到赔偿或拿到的赔偿远小于因赔偿花费的成本。
第五、国内快递行业“亚健康”问题,困扰发展
除了上述快递行业在服务方面出现的问题外,整个快递行业内企业规模小、实力弱、经营分散、产业集中度、企业发展滞后于行业发展等“亚健康”问题一直困扰快递行业。
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显示,自2011年2月起,除个别月份外,我国快递业务量增速保持在50%以上。同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相比,国内快递企业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:(1)在快递企业整体经营方面,2013年1-6月,全国规模以上快递公司完成业务量38.4亿件,增长60.6%;业务收入累计达到629.8亿元,增长34.5%。收入增速与业务量增速的差距越来越大,且多数快递企业的利润率不到5%;(2)在快递价格方面,2008-2012年,快递平均价格呈下降的趋势,从均价28.55元下降到18.55元。
“外患”——外资、电商巨头抢滩快递市场
国内快递市场的爆发式增长,吸引外资企业纷纷抢滩国内市场。随着国家对外资快递企业准入的放宽,凭借在资本、服务、管理经营方面的优势,外资企业迅速进入中国市场。
目前,国际快递巨头FedEx、UPS已获得国内快递经营牌照,并悄然扩展经营范围。美国物流企业UPS日前宣布在成都和上海开设两家合同物流仓储中心,拓展其在中国的物流网络;DHL首次在中国召开全球科技大会,为未来发展布局;FedEx也表示,2013年将中国的中小企业作为业务发展重点。
除国际快递巨头外,国内电商巨头也开始自建物流体系,布局快递市场。不少电商的自建物流已经拿到快递许可。京东商城的自建物流体系已经覆盖全国1170个行政区县,并于2012年年底正式开放第三方物流;腾讯电商投资10亿建设华南运营总部;阿里巴巴牵头成立专攻电商物流的“菜鸟网络”,电商行业的“物流大战”气氛进一步加剧。
并购扩张能否快速提升整体竞争力
面对上述困境,许多人认为通过并购,扩大企业整体规模,提高行业集中度,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,走出行业困境。自国家邮政局通过《关于快递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》,行业内并购扩张不断,特别是2013年,被称为快递业资本元年。
并购扩张能否成为行业自救的良药,前瞻分析认为,上述国内快递行业出现的问题并不是简单的表面现象,实际上反映了快递行业粗放式经营、低成本竞争中出现的内部问题。
一方面,国内快递行业之所以丢件、毁损、偷盗、“暴力”服务、霸王条款等问题频发,不能简单的归咎于员工素质水平低、企业规模小等外部原因。主要是因为行业内部缺乏自律,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,经营模式存在缺陷。
另一方面,电商企业之所以要自建物流,除了因为现在电商的瓶颈和短板在物流方面外,最主要的原因是依靠第三方物流的电商平台面临着诸多问题,比如送货慢、服务态度差以及配送过程中的商品安全和品质事件频发等。此外,第三方物流还占用电商大量货款不利于资金回笼,这也主要归咎于快递企业内部原因导致的现象。
因此,快递行业不寻求自己内部的改变,仅寄希望于并购扩张提升行业整体水平。即使在短期内能够实现规模经营、提高行业的竞争力,随着国内快递市场发展趋于平缓,其内部问题仍然将会成为发展的障碍。